close

2  

 

1  

 

鳥種介紹(亞歷山大鸚鵡   

名稱:亞歷山大鸚鵡   

英文名:Alexandrine Parakeet

學名:Psittacula eupatria

俗名:亞歷山大   

體形:58cm

食物:各種穀物種子.堅果.蔬果

分佈:廣佈在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尼泊爾、不丹、斯里蘭卡、緬甸、泰國、柬捕寨、越南等國。

整體概述

亞歷山大鸚鵡是亞洲最大的長尾鸚鵡(Asiatic Parakeet),分佈地區十分廣闊,橫跨數個國家,國內市場多是野生鳥,外表有點類似環頸鸚鵡(月輪),但是體型明顯大的多,且翅膀上有明顯紅斑,有不錯的學話能力,天性溫和,可訓練學會一些技巧,近年來也出現許多顏色的變種,甚至是頭 / 身不同色的高階變種,但價格非常的貴,約有5種亞種。

大部分棲息於海拔900m以下各種乾燥與潮濕的地方,包括森林、農作物區、紅樹林、椰子園等地,偶爾也在都市郊區、公園、花園活動,通常活動時是一小群成群,在食物充足時或在棲息處休息時會大批聚集,天然食物包含了野外與農田的種子、花、花樹的嫩芽、花蜜、水果、穀類及蔬菜,覓食時間主要在早上與傍晚,在許多地區亞歷山大鸚鵡的主要食物是農作物,造成農民很嚴重的損失,繁殖季節約在11-4月間;捕捉野生的亞歷山大鸚鵡至鳥市交易的行為很常見,斯里蘭卡的族群由於遭大量捕獵,現今的數量已很稀少,只剩北部有少量族群,在泰國由於幼鳥的過度捕捉,其數量也直線下降,這種情形同樣發生在泰國鄰近的中南海國家中

 

飼養摘要

人工繁殖鳥在適應新環境及飼主上不用花太多時間,適應環境後十分強壯且生命力強韌,在鳥舍中是蠻活躍的鸚鵡,這類亞洲長尾鸚鵡如能提供寬敞的飛行鳥舍是更理想的,不宜與其他種類混養,啃咬力強勁,最好能提供數種玩具和新鮮樹枝供其啃咬及玩耍,手養鳥乖巧可愛。

 

繁殖

購買人工繁殖成鳥來繁殖的話,難度不高,提供堅固的巢箱,巢箱位置越高越好,且深度宜深一些,牠們是很盡職的父母,一窩雛鳥誕生後通常會受到父母完善的照顧,繁殖期間須提供親鳥充足的食物,通常在2月時進入繁殖期,一窩產3-4顆蛋,約28天後孵化,78星期後羽毛長成,手養的亞歷山大鸚鵡幼鳥可成為很不錯的寵物,牠們個性溫和,體型大,手養鳥安靜又聰明,愛與主人玩耍,說話能力在亞洲長尾鸚鵡算是較好的,在台灣亞歷山大鸚鵡的幼鳥則較少見。

 

文章內容引用:http://www.toaparrotzone.com/alexandrine_parakeet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0100067 的頭像
    y0100067

    幸福的生活需要自找

    y01000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